乡村研究数据库 >
发展型半城市化的制度结构:保护型二元结构
发展型半城市化的制度结构:保护型二元结构
报告字数:23515字
报告页数:32页
摘要:本章的主要任务,首先,探索半城市化状态得以维持的制度资源,分别从家庭、社会和国家三个不同的维度剖析半城市化状态何以可能的制度资源。其次,以农民家庭对不同维度的制度资源使用的差异性呈现的与农村不同的关联形态,将农民的半城市化状态分为托举型、减负型、后路型和脱钩型四种具体类型。最后,论证半城市化是当前避免沦为城市底层无产者的个体安全,通过国家层面的制度资源上升为社会安全的制度化路径,并重点通过后路型半城市化论证国家制度资源的优势。
文章目录
- 一 从家庭合力到“恩往下流”
- (一)“家的整体性”:对“年轻人的发展等同于整个家庭的发展”的解答
- (二)家的延续和发展:“中年人支撑年轻人”的意义世界
- (三)发展的共识与向内用力:老年人自觉自养的内在逻辑
- (四)“恩往下流”:家庭财产受支配于年轻人的发展目标
- 二 从“关系地权”到“道义秩序”
- (一)“关系地权”:社会资本联动社会资源形塑的土地经营格局
- (二)“道义秩序”:紧密社会关系中的社会生活关怀与互助帮扶
- (三)熟人社会中土地资源配置的自平衡
- 三 “耕者有其田”
- (一)“耕者有其田”为农民家庭跻身“三重中间位置”提供基础资源保障
- (二)农地承包格局的固化与对“耕者有其田”的偏离
- (三)“细碎化”与“效用差异”联合作用下客观实践着的“耕者有其田”
- 四 可逆性与迁徙自由
- 五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 六 保护型二元制度结构:发展型半城市化赖以生成的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