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新时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新趋势
新时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新趋势
报告字数:23290字
报告页数:31页
摘要:2017年,中共“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式迈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理念上、实践上、需求上都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呈现出新的趋势,坚持人民立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法制化、科学化、长效化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面临各种新的挑战,如科学理念的宣传、非遗法制的完善、非遗学科化发展等。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不断发展和创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方法,走法制化、科技化、长效化、精准化发展道路。
文章目录
- 一 非遗保护理念的新变化
- (一)非遗“由人民创造、人民传承和服务人民”的理念
- (二)非遗保护“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 (三)非遗保护“推动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四)非遗保护要“精准施策、保评合一”的理念
- 二 非遗保护实践的新发展
- (一)制定了新的非遗保护政策
- (二)加大了非遗保护能力建设力度
- (三)拓展非遗记录工程
- (四)开展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评估
- (五)积极推动名录制度创新
- (六)创新了非遗保护理论研究
- 三 非遗保护需求的新动态
- (一)趋势研究指数分析
- (二)资讯关注指数分析
- (三)用户地域和人群属性分布指数分析
- (四)需求图谱指数分析
- 四 非遗保护工作的新挑战
- (一)对非遗保护理念的认识有待加强
- (二)非遗保护法制建设有待创新
- (三)非遗保护学科建设有待加强
- (四)非遗保护创新研究有待提高
- 五 非遗保护发展的新使命
- (一)非遗保护要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 (二)非遗保护要实施精确管理
- (三)非遗保护要顺应国家倡议和战略需要
- (四)非遗保护要走“文化+科技”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