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录制度”建设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录制度”建设
报告字数:11281字
报告页数:15页
摘要: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我国一直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了既体现《公约》精神又符合我国国情的非遗保护“名录制度”,为保护我国多民族文化传统和非遗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非遗保护“名录制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亟须与时俱进地加以改进和完善。
文章目录
- 一 “名录制度”建设的经验:基于有章可循的中国实践
- (一)法章可循:政府主导的“名录制度”建设
- (二)建设成果:蕴藏“中国经验”的制度创新
- 二 “名录制度”建设的挑战:有待改进的若干问题
- (一)“代表性”与“共享性”的平衡问题
- (二)民众、社区“参与度”的提高问题
- (三)“可视性”与“生活化”的离析问题
- (四)“个体性”代表与“群体性”持有的兼容问题
- 三 “名录制度”的改进:对现行设计的思考
- (一)建立“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
- (二)提倡“契约精神”
- (三)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
- (四)设立群体性传承人制度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