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国的发展减贫
中国的发展减贫

作者:吴国宝

所属图书:中国减贫与发展(1978~2018)

图书作者:吴国宝 蔡昉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报告字数:13316字 报告页数:24页
摘要:贫困和摆脱贫困,是中国改革和发展路径选择的起点和动力来源。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整体上是一个贫困的国家。当时全国农村人口中,按2010年不变价格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标准,贫困人口占97.5%。在当时的条件下,除了实现国家经济发展,任何其他的扶贫方式,都无法解决规模如此巨大的人群的贫困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行发展减贫战略是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理念出发,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摆脱贫困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主要通过发展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将通过改革和发展摆脱贫困、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崛起,作为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改革和发展的路径选择,使整个国家的改革和发展历程天然地带有扶贫的性质;而中国改革和发展能够持续地对减贫产生积极作用,则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理想追求有关,与中国在改革前建立起来的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有关,与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有关,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扶贫的管控能力有关。中国一直以发展的名义、发展的方式,解决贫困问题,将扶贫寓于发展之中,在发展中解决贫困问题。这是中国扶贫开发的一个主要做法,也是理解中国扶贫道路的基本方法论。中国通过发展减贫的经验,体现在通过包容性的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和结合生态环境改善减贫三个方面。
文章目录
  • 一 经济发展支持和促进贫困的减缓
  •         (一)中国经济发展与减缓贫困
  •         (二)协调区域发展,促进减贫
  •         (三)选择合适的经济体制改革模式,保障了贫困的持续减缓
  •         (四)选择合适的改革和发展路径,最大化经济发展对减贫的作用
  •         (五)依托土地制度支撑农村减贫
  •         (六)通过支农惠农政策减缓贫困
  • 二 社会事业发展减贫
  •         (一)实现普遍教育和定向教育支持政策,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
  •         (二)发展农村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提高贫困人口的健康水平
  •         (三)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完善农村扶贫体系
  • 三 结合生态环境改善扶贫
  •         (一)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扶贫
  •         (二)生态修复扶贫
  •         (三)生态保护扶贫
  •         (四)生态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