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二十四节气歌形成时间及流变路径初探
二十四节气歌形成时间及流变路径初探

作者:张隽波

张隽波##季中扬 杨旺生 徐博

所属图书:农业民俗研究:节气、农具与乡...

图书作者:季中扬 杨旺生 徐博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报告字数:18238字 报告页数:22页
摘要:作为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一部分,妇孺皆知的二十四节气歌作者是谁,何时形成,现在的出版物中或语焉不详,或互相矛盾,或表述错误,莫衷一是。一般认为,节气歌形成时间是1950年,但笔者发现,新中国成立前的历书、教材、工具书中,已有不同版本的节气歌。种种迹象显示,发端于黄河中下游的二十四节气历经千年后,在长江中下游率先被编成节气歌。民国改用阳历后,升级版节气歌最晚在1929年由张心一创作完成,随之扩散到全国,并在1947年形成经典版节气歌。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切合时宜的地方版节气歌应运而生,最少的28字,最多的420字,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节气歌“全家福”。
文章目录
  • 一 二十四节气歌作者的七个版本
  • 二 民国初期及之前的歌谣式节气歌(传统节气歌)
  • 三 1928年节气歌是民国历法改革的副产品(升级版节气歌)
  • 四 1947年已出现经典版节气歌“蓝本”(经典版节气歌)
  • 五 1949年后二十四节气歌内容丰富多彩(升华版节气歌)
  • 六 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都有了切合时宜的节气歌
  • 七 节气歌的版本、作者、形成时间及流变路径探析
  • 八 结语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