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人民公社化之前农户的借贷渠道
人民公社化之前农户的借贷渠道
报告字数:20238字
报告页数:27页
摘要:20世纪50年代初期,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户从单独生产经营,逐步在互助合作化运动中走向了集体化,最终被纳入了人民公社体制。在人民公社体制建立前的20世纪50年代前期,农户为了生产经营、生活消费的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借贷。与20世纪30~40年代相比,现代金融体系卓有成效的建设,让农户可用的借贷渠道增多了,但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使农户失去了某些传统的借贷渠道。这一时期,在农户借贷网络中,借贷渠道大致有五条:一是传统的私人借贷渠道;二是国家银行渠道;三是信用社渠道;四是国家贸易部门提供的商业信用;五是各种钱会。最令人瞩目的现象是: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国家大力推行信用合作,1956年基本实现信用合作化时,农户融资的主渠道发生了短暂的变化,传统的私人借贷渠道让位于农村信用合作社。
文章目录
- 一 私人借贷渠道
- (一)土地改革对私人借贷渠道的短期影响
- (二)私人借贷渠道的萎缩
- (三)无锡、保定农户私人借贷情况
- 二 农村信用合作社借贷渠道
- 三 国家银行借贷渠道
- 四 贸易部门商业信用的渠道
- (一)贸易部门的赊销
- (二)贸易部门的农副产品预购定金
70375986 - 五 一些传统借贷渠道的消失
- 六 基本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