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粮食生产变化态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粮食生产变化态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彭俊杰

所属图书:气候变化与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

图书作者:彭俊杰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报告字数:15687字 报告页数:26页
摘要:本章在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粮食生产变化态势、河南省气候变化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河南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影响的正效应比较显著,温度升高能促进粮食生产。其中4月份温度与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3月、10月、年、春季、秋季温度与小麦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10月、秋季温度与玉米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降水对河南省主要作物粮食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只有5月份降水与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另外,粮食生产是一个复杂系统,集粮食生产、消费、流通和贸易等各个环节于一体的链状组织体系,是粮食“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发展的集聚方式,与经济发展、耕地资源、农田水利投入、化肥投入、灌溉、资本和技术进步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和配置有密切关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因素包括经济—社会—技术综合影响因子(又细分为经济发展影响因子、农业技术影响因子、农业产出影响因子、农田水利影响因子和政策引导影响因子5类)、社会—自然综合影响因子和自然影响因子3个方面。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本章提出了从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完善粮食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机制、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政策扶持、严格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改善粮食生产的生态环境六个方面着手建立粮食稳产增产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文献回顾
  •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一 数据来源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实证分析
  •         一 河南省粮食生产变化态势
  •         二 河南省气候变化的特点与趋势
  •         三 单因子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         四 复合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
  • 第四节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一 积极促进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         二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
  •         三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四 加大农业政策扶持力度
  •         五 严格保护和节约耕地
  •         六 改善粮食生产的生态环境
  •         七 充分认识气候变暖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