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我国乡村区域熟人社会的理想型
我国乡村区域熟人社会的理想型

作者:陈柏峰

所属图书:半熟人社会

图书作者:陈柏峰

出版时间:2019年02月

报告字数:22880字 报告页数:26页
摘要:当前中国乡村正在发生剧烈的变迁。开始摆脱了土地束缚的村民与他们的祖祖辈辈已经形成了质的差异,村庄因此呈现出生活面向的城市化、人际关系的理性化、社会关联的“非共同体化”、村庄公共权威的衰弱化等趋势。乡村社会的一切正在被重塑,它被迫或带着少许自发性地向现代社会迈进。70395507乡村的巨变不仅是社会形态的表面变化,更是社会性质和秩序机制的深刻变化,它带来了一系列预期和非预期的后果。要从理论上认识这些后果,深刻地理解当前乡村巨变,需要回头从理论上深刻理解巨变之前的乡村社会,认识其秩序机制和社会性质。“熟人社会”是费孝通对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经典概括,已成为描述乡村社会的经典理论模型。本书的旨趣在于,深入发掘“熟人社会”的理论意涵。
文章目录
  • 一 熟人社会:“熟悉”与“亲密”
  • 二 亲密社群的秩序生产
  • 三 熟人社会的人情与礼俗
  • 四 人情取向的乡土逻辑
  •         1.“情面原则”
  •         2.“不走极端原则”
  •         3.“歧视原则”
  •         4.“乡情原则”
  • 五 结语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