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我国转型期乡村社会丧葬仪式的变迁
我国转型期乡村社会丧葬仪式的变迁
报告字数:14652字
报告页数:18页
摘要:从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议实行火化开始,殡葬改革至今已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历程,火化早已从“自觉自愿”发展成为强制性的殡葬改革政策。甚至可以说,强制火化政策目前已是我国殡葬改革的最重要内容。1985年,我国发布了《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确定了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的政策,并在全国范围内划定了火葬区和土葬区。凡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划为火葬区,推行火葬;人口稀少、偏僻山区、交通不方便的地区,划为土葬区,实行土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火葬区不断扩大,而土葬区稳步缩小。进入21世纪以后,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已改革土葬,强制推行火化政策。不过,殡葬改革的政策在现实中遭遇了不少挑战。在我们调研的大部分汉族聚居农村地区,火化政策推行的效果都不理想,土葬仍然是农村普遍现象。70395550因此,不断有人提出火葬政策不符合国情。70395551
文章目录
- 一 村庄性质与传统丧葬习俗
- 二 火化政策在安远县的成功推行
- 三 火化政策成功推行的村庄原因
- 1.客家的二次葬习俗缓和了火化政策的心理冲击
- 2.火化政策消除了传统丧葬方式“不卫生”的弊端
- 3.火化政策消除了传统丧葬仪式的“烦琐”弊端
- 四 丧葬仪式变迁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