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我国转型期乡村社会土地流转与阶层分化
我国转型期乡村社会土地流转与阶层分化

作者:陈柏峰

所属图书:半熟人社会

图书作者:陈柏峰

出版时间:2019年02月

报告字数:17409字 报告页数:20页
摘要:土地制度问题是中国农村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土地流转更是当前土地制度变迁的争论焦点。许多学者对此展开了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其成果主要集中于土地流转的形式、成因、影响及规范土地流转的对策、措施等方面。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的研究大多也只关注其对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或规模经营、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利用、农民增收及农业现代化等方面。还有一些研究从乡村组织对农地的调控角度来研究土地流转及其影响。这些研究成果,几乎没有涉及土地流转对当代农村社会结构,尤其是阶层结构变迁的影响。陈成文和罗忠勇的一篇文章着眼于农村整体结构,关注了土地流转对农村社会结构的重构。70395564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农村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在整体上产生较大阶层分化并不奇怪。我们更需要在一县甚至一村中考察土地流转所导致的阶层结构分化,这也是本书旨趣之所在。一些学者认为土地流转放开会导致农民两极分化,70395565但他们只做出了宏观判断,缺乏微观上的事实依据。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土地的占有状况是阶级和阶层分化的重要依据。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围绕中国农村社会的性质展开学术论战,以陈翰笙为代表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就是采用阶级分析方法,从土地问题入手,科学地证明中国农村阶级关系仍以封建因素占主导地位,农村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革命时期的社会调查中,毛泽东同志也将土地占有状况作为阶级和阶层分化的重要依据,对全面认识当时中国的阶级状况、全面了解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论证土地革命的必要性起了关键性作用。70395566在新中国土地改革之后,土地对农村阶层结构分化的影响不再显著,所以学者讨论农村阶层结构的主要依据是职业分化。陆学艺等人认为,体制转型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组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分化为九个利益群体,包括传统农业劳动者、农民工、私有企业和小型外资企业雇工、农村知识分子、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私有企业主、农业经营大户、乡镇企业管理者、乡村干部。70395567取消农业税之后,农业耕作有了可观的收入,土地流转对农村社会分层和农民阶层分化的重要影响重新凸显出来,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研究的。2008年9月我们在粮食主产区湖北京山县的两镇十村调查,在质性访谈和量性统计的基础上,本章将讨论土地流转对农民阶层分化的影响。
文章目录
  • 一 土地流转的政策与复杂现实
  •         1.主动长期限流转土地与预期性长期限获得土地
  •         2.被动长期限流转土地与意外长期限获得土地
  •         3.短期限流转土地与暂时获得土地
  • 二 土地占有状况与农民阶层分化
  •         1.外出经商阶层
  •         2.半工半农阶层
  •         3.小农兼业阶层
  •         4.举家务工阶层
  •         5.村庄贫穷阶层
  • 三 不同阶层农民对土地制度的态度
  • 四 结语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