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洞庭湖湿地利用转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
洞庭湖湿地利用转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
报告字数:23925字
报告页数:32页
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环洞庭湖湿地区域发展,无须再“纠结”速度,应站在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上追求提质增效和换挡升级。经济新常态下的环洞庭湖湿地区域发展的数量和质量应建立新的关系,尤其要关注资源环境可持续和风险可控制目标。基于此,环洞庭湖湿地区域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凸显,加快推进环洞庭湖湿地区域生态建设,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不能忽略的政治问题,而环洞庭湖湿地区域生态建设的第一要务就是树立全新的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长期以来,对于环洞庭湖湿地区域生态资产和物质财富的重要程度互相比较存在三种认知观:物质财富至上论、均衡论和生态至上论。“生态至上论”认为自然资产相对于货币资产更具有比较优势。“均衡论”和“生态至上论”均有助于实现自然资产的增值。环洞庭湖湿地区域生态建设的价值取向就应秉持“均衡论”和“生态至上论”,明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彻底抛弃“物质财富至上论”,要从根本上扭转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取向。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环洞庭湖湿地区域生态安全评价——基于生态足迹视角
- 一 生态足迹法及计量模型
- 二 环洞庭湖湿地区域生态足迹评价
- 三 环洞庭湖湿地周边区域生态足迹评价结果分析及启示
- 第二节 环洞庭湖湿地区域自然资源管理创新
- 一 环洞庭湖湿地区域自然资源监管状况
- 二 环洞庭湖湿地区域自然资源监管路径选择
- 第三节 新常态视域下环洞庭湖湿地区域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 一 环洞庭湖湿地区域农村生态环境状况
- 二 环洞庭湖湿地区域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取向
- 三 基于项目导向的环洞庭湖湿地区域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 四 基于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环洞庭湖湿地区域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 第四节 环洞庭湖湿地区域生态修复
- 一 环洞庭湖湿地区域生态修复的基本认识
- 二 环洞庭湖湿地区域生态修复工程的路径选择
- 第五节 环洞庭湖湿地区域生态补偿优化的路径选择
- 一 福祉、生态补偿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二 环洞庭湖湿地区域生态补偿政策实践:成效与问题
- 三 环洞庭湖湿地区域生态补偿需求与生态补偿改革优化
- 四 环洞庭湖湿地区域生态补偿改革优化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