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激活权能:国有农垦土地改革之路
激活权能:国有农垦土地改革之路
报告字数:11244字
报告页数:15页
摘要: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倡导发展垦务事业,垦殖场和试验场先后在江西省内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江西省农林场(园)整顿办法》,提出接管民国时期办的农林场(园)的整顿措施。1954~1956年,江西省人民政府、省人委先后组织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对鄱阳湖的湖田洲地进行了初步勘察,其间刘家站垦殖场正式成立。农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承担国家重要使命而建立的经济实体,以工业生产方式从事农业生产,是我国较早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探索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划拨土地用于农垦发展,农垦企业享有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当时我国农业生产力较为落后,农垦的出现,集中了相对先进的生产资料,在土地国家所有的前提下,按照计划进行农业生产,极大促进了当时的农业发展。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及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计划管理下的土地制度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的发展规律,家庭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应运而生,在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逐步派生出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职工逐步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利,并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全球化浪潮深刻影响着农垦土地的发展命运,土地的资本化和资产化,成为再次掀起农垦发展大潮的关键推力,并引发了农垦土地权能的再次改革。在土地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其使用权在派生出承包经营权后,再次派生出转让、抵押、流转、入股等多种权能,与此同时,还带动了农垦地区住宅用地权能的变革。可以预见,其必将推动农垦土地取得更大的发展。刘家站垦殖场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极推行国家的土地政策,紧跟各个时期的改革步伐,取得了辉煌的历史功绩,放眼全国,农垦土地的历次改革,不断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援国家建设、维护边疆稳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章目录
- 一 刘家站垦殖场背景简介
- 二 集体所有权:垦殖场的计划管理
- (一)干部下乡,支援建设
- (二)土地合并,扩大生产
- (三)统一计划,分级管理
- 三 承包经营权:国家计划指导下的自主经营
- (一)统一管理,权属到户
- (二)统分结合,权能深化
- 四 土地权能改革:多种土地权能的并存
- (一)土地确权
- (二)住宅用地改革
- 五 刘家站垦殖场土地改革的总结与反思
- (一)农垦土地改革实质是土地使用权能的扩展
- (二)土地改革要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 (三)土地权能活化是垦区土地改革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