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改革开放40年贵州省人口空间分布演变研究
改革开放40年贵州省人口空间分布演变研究

作者:杜双燕

所属图书: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19)

图书作者:王兴骥 周芳苓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报告字数:15564字 报告页数:21页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贵州人口再分布的活跃性极大增强,人口空间分布变动更为频繁,且有进一步向人口聚集区聚集的趋势;不管是在国家层面还是西部地区,贵州人口空间分布密度都较大,经济人口密度也较大,人口承载力较弱,在次级地域地州市和县域层面也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整个贵州人口与经济分布的均衡性和合理性较差,人口压力指数也较大,人口空间分布仍需根据产业布局进行进一步引导和调整。形成当前人口分布格局的动因机制以经济发展为主,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极大;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因素为第二大因素,与人口自身增长关联度较高;自然因素对总体格局影响不大,但城市人口密度会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较大约束;此外,相关制度以及全省发展战略实施,各种政策效用、与省外交换能力的增强等都对全省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文章目录
  • 一 贵州省人口空间分布的演变
  •         (一)背景地域和相关地域分析
  •         (二)次级地域(地州市)分析
  •         (三)次级地域(县域)分析
  • 二 贵州人口空间分布演变的特点
  •         (一)全省人口集中指数不断加大,人口向局部集中的程度更高,大致形成现在的“一极四向五中心”人口分布格局
  •         (二)全省人口再分布在不同的时段表现不同,改革开放之初相对固化,之后逐渐活跃性增强,中间20年基本一致,后10年再分布状态相当活跃频繁
  •         (三)人口分布平均高度有所增加,但仍处于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的第二级阶梯上,属于全省人居环境适宜地区
  •         (四)经济重心移动远远快于人口重心,与全省的几何中心严重偏离,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在改革开放40年来一直不均衡
  •         (五)从人口压力指数来看,9个市州中有3个属人口容量富余区,6个属人口容量超负荷较小区;88个县市区中有30个属人口容量富余区,58个属人口容量超负荷区
  •         (六)全省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度指数(HD)较大,协调性较差,经济集聚度远远高于人口集聚度
  •         (七)全省经济人口承载力与人口密度的差额为负数,经济人口容量小于实有人口数量,区域经济人口承载力与人口的空间分布不相适应
  • 三 贵州人口空间分布演变的影响因素
  •         (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决定全省人口分布的地理基础
  •         (二)粮食安全是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         (三)近年来领跑中西部的经济增速驱动力
  •         (四)基础设施改善、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引发人口再分布
  •         (五)相关制度和政策驱动力
  •         (六)与区域外交换能力的增强提升了人口承载力
  • 四 结论与启示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