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传统农业的现代化与二元结构转换
传统农业的现代化与二元结构转换
报告字数:29348字
报告页数:39页
摘要:二元结构的直接诱因是落后的农业与发达的非农产业之间的生产率差异,这一差异必然表现为二元对比系数偏小,即农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太低,而其吸纳的劳动力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又过高。所以实现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是提高农民的务农收入、改善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章从西奥多·舒尔茨与黄宗智关于传统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出发,探析中国传统农业低效率的根源,进而研究中国传统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动力与可能途径。
文章目录
- 5.1 西奥多·舒尔茨与黄宗智关于传统农业现代化的理论
- 5.1.1 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
- 5.1.2 黄宗智与舒尔茨的理论分歧及其“内卷”理论
- 5.2 中国传统农业现代化的内生动力
- 5.2.1 中国传统农业的困境:人多地少造就的“内卷”
- 5.2.2 二元结构下改善人地关系的内在动力
- 5.3 中国传统农业走出“内卷”困境的途径
- 5.3.1 以经营现代农业为主体、适度规模的家庭经营
- 5.3.2 在家庭农场经营基础上的纵向一体化组织
- 5.4 有利于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机制建设
- 5.4.1 从重工抑农向支持农业政策的转变
- 5.4.2 调整农业结构,建立现代农业体系
- 5.4.3 利用现代产业组织形式,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