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唐卡的审美实践:造像量度作为审美评价的社会过程
唐卡的审美实践:造像量度作为审美评价的社会过程

作者:刘冬梅

刘冬梅##赵屹 张传寿

所属图书:2018民间文艺研究论丛年选佳作...

图书作者:赵屹 张传寿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报告字数:15760字 报告页数:20页
摘要:藏传佛教造像量度是一种本土的美学观。依据文本阐释其审美法则与象征是传统的研究路径,却反映出民族美学的静态模式。美学的实践原则是主张还原到文化价值体系中,关注造像量度的审美评价及其表述的社会过程。在教学与创作时,审美活动常作为一项个体行为而存在,而在大型唐卡展览与比赛中,审美评价则可被视为一个社会过程加以考察。在这些唐卡专业评审中,造像量度独特的造型语言成为藏族唐卡画师自我确认的形式,佛教教义与造像量度的准确与否成为审美评价的前提。
文章目录
  • 一 神圣性的量化标准与性质界定:造像量度作为评价体系
  •         (一)工艺、艺术与宗教:关于唐卡评价的焦虑
  •         (二)神圣性的秩序感:造像量度理论中的量化标准
  •         (三)“感物取真”的审美思维:造像量度理论中的性质界定
  • 二 艺术表达与感知方式:被视为民族特色的造像量度
  •         (一)回归藏族传统绘画语言:对造型方式与透视法的认可
  •         (二)唐卡的创造性:传统技法框架中的神韵表达
  • 三 知识、权威与技艺:造像量度与多元审美评价的意义
  •         (一)造像的“对”与“错”:教法传承、艺术表达与专家权威
  •         (二)更美的造像:画派、视觉习惯与审美多元性
  • 四 视觉效果背后的价值评价:唐卡绘制过程与画师修养
  • 结语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