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儿童日常作息时间、上下学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儿童日常作息时间、上下学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报告字数:48437字
报告页数:51页
摘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儿童作息时间,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自编《校外生活时间利用表》考察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儿童的作息时间安排;到校、离校时间和在校时长;儿童上下学时间、出行方式;“谁陪孩子上学”;“放学后孩子去哪儿”;儿童“放学后和谁玩”等事项的现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发现:(1)上学日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9小时7分钟,户外活动37分钟;周末约能多睡1小时,户外多玩30~60分钟;部分学生在校时长高于国家规定;儿童上学时间平均时间为12~15分钟,符合就近入学原则;出行方式上比例最高的是步行(37.56%),其次是家庭汽车和骑车;家长陪同的比例为73.13%,独立出行的比例为16.48%,同伴陪同比例为7.24%;儿童放学后直接回家比例最高(73.55%),其次是在家、学校附近或路上玩耍(14.41%),去校内外托管培训机构的比例为10.11%;儿童放学后的主要玩伴为同学和伙伴(43.02%),其次是独自玩耍(21.25%),再次是与兄弟姐妹一起玩(18.83%),排在最后的是和看护人一起玩(14.84%)。(2)不同学段、性别、城乡、家庭年收入、家长外出务工、家长教育观念下的儿童作息时间、出行方式、“谁陪孩子上学”、“放学后孩子去哪儿”、儿童“放学后和谁玩”等事项呈现一定的差异,其中以不同学段的儿童特征差异最明显。(3)儿童作息时间安排与儿童身体发展关系密切。儿童BMI(体质指数)与睡眠时长和室外活动时间呈负相关,即睡眠不足、室外活动不足是肥胖的高危因素;视力正常儿童睡眠时长、室外活动时间明显高于视力异常儿童,上学日在校时长明显低于视力异常儿童。
文章目录
- 一 引言
- 二 调查发现
- (一)儿童作息时间安排
- (二)儿童到校、离校和在校情况
- (三)儿童上学出行的时间和方式
- (四)谁陪孩子上学?
- (五)儿童“放学后去哪儿”
- (六)儿童“放学后和谁玩”
- (七)儿童日常作息安排对儿童身体指标的影响
- 三 总结与政策建议
- (一)形成良好作息习惯,保障儿童充足睡眠
- (二)保障儿童的室外活动时间,把“童年还给儿童”
- (三)在陪伴中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 (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让“儿童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