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土地财政制度下的中国城市经营模式
土地财政制度下的中国城市经营模式
报告字数:8318字
报告页数:16页
摘要:世界上存在两种城市形成方式:一种是在某一个空间位置上因商业交易而形成人流和物流的聚集,达到一定人口密度和规模后形成的城市;另一种是国家对地方进行控制和管理,为保障行政中心的运转而聚集要素,进而形成城市。前者需要完善的税制来保证城市的运转,后者则更多地依赖于行政资源的配置和供给。中国的城市行政色彩远远大于市场机制,在改革开放后虽然强化了市场功能,但是并没有摆脱行政配置资源的方式。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有独特的特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等级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户籍管理制度,确保城市资源的获取和城市功能的运转。
文章目录
- 一 城市政府的利益导向
- (一)通过招商引资解决预算内收入的增长
- (二)改善基础设施供给的支出压力与日俱增
- (三)复制城市发展模式的惯性思维方式
- 二 经营城市的理念和制度性差异导致城市发展模式的不同
- (一)征地和卖地的政府经营城市发展模式
- (二)中国式城市经营模式的效果
- (三)经营城市在国际比较上的差别
- (四)中国式经营城市发展模式的规律性后果
- 三 城市的经营和发展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