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民埝与官堤:新河道治理的地方实践
民埝与官堤:新河道治理的地方实践
报告字数:43646字
报告页数:52页
摘要:黄河铜瓦厢改道后,新河道亟待治理。不过先出现了大量基层官绅百姓自行修筑的民埝,二十余年后,官修大堤才提上日程,并且担负重任者不再是河督,而是沿河地方督抚。这一变化昭示着晚清黄河治理地方化的整体趋向。本文主要厘析特定时空背景下民埝与官堤的修筑过程及其相关因素,以探讨晚清黄河治理从中央到地方的实践路径,揭示时局于河务影响之具体而微。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民埝修筑:基层官绅的治河努力
- 一 清廷授意下民埝的修建
- 二 民埝能否担当御水大任的争议
- 第二节 官修大堤的断续进行:地方督抚担当大任
- 一 官修大堤屡议屡置
- 二 新河道上游决口与大堤的断续修建
- 三 下游大堤“一气呵成”
- 第三节 地方督抚的废埝努力
- 一 水患依旧
- 二 民埝修守官方化
- 三 废除民埝的尝试及失败
- 四 李鸿章的“大治办法”
- 第四节 晚清黄河治理相关因素分析
- 一 河工经费
- 二 士绅与治河实践
- 三 官民关系
-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