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榆林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与效率
榆林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与效率

作者:文琦

文琦##文琦

所属图书:成长型资源城市产业转型发展

图书作者:文琦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报告字数:13445字 报告页数:21页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亟须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创新和提升劳动力素质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并重提升,注重强化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向现代化农业发展转型。农业现代化发展逐渐成为区域现代化发展中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区域现代化的主要衡量指标(龙冬平等,2014)。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为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西奥多·W.舒尔茨,1999)。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与效率不高,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王亚男等,2012),提升科技水平、保证农业现代化的快速稳步发展是实现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保证(刘彦随、陆大道,2003)。进入21世纪以来,以能源富集为主要特征的榆林市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工业是其发展的主导力量,受工业高收益的挤出效应,农业发展缓慢且区域不均衡现象突出,农业粗放式发展,整体效率偏低,工农业矛盾日益显现,个别地区甚至陷入“拉美陷阱”,严重影响了榆林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四化”的实现。因此,提高榆林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与效率,促进榆林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成为政府和学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文琦等,2014)。
文章目录
  • 6.1 研究方法
  •         6.1.1 熵权TOPSIS法
  •         6.1.2 数据包络分析
  •         6.1.3 指标与数据说明
  • 6.2 农业现代化发展演变分析
  •         6.2.1 粮食作物生产区位布局
  •         6.2.2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演变分析
  •         6.2.3 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演变分析
  • 6.3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效率时空耦合分析
  •         6.3.1 县域耦合类型变化
  •         6.3.2 县域耦合类型空间格局
  • 6.4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