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榆林市经济水平与能源效率分析
榆林市经济水平与能源效率分析
报告字数:9332字
报告页数:16页
摘要: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经济总量显著提升。然而,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经济发展效率成为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能源富集区以能源经济为主导,这种高投入、高耗能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使其成为提升经济效率的主要区域(薛声家、韩小花,2008;文琦等,2014)。榆林市属于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能源金三角的核心城市,是典型的能源资源富集区。长期以来,其经济发展以能源开发为主,经济发展效率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各县(区)经济发展效率差异显著(师谦友、王伟平,2010)。2013年全市GDP为2846.75亿元,比上年增长8.8%,人均生产总值为84634元。新阶段,榆林市能源资源经济发展中显现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提升经济发展效率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以能源工业为主导的重工业发展致使产业结构单一,就业岗位有限,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局部地区甚至陷入了“资源诅咒”的经济陷阱。2012年以来,在全球经济不景气、资源价格大幅下跌的形势下,榆林市经济发展效率下降、速度放缓等问题被放大。如何推进该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快速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能源经济与地方产业相关联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效率稳步提升成为政府与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关兴良等,2012)。
文章目录
- 7.1 研究方法
- 7.1.1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 7.1.2 变异系数法
- 7.1.3 半变异函数拟合面法
- 7.1.4 指标与数据说明
- 7.2 榆林市经济发展效率分析
- 7.3 经济发展效率地域类型的划分
- 7.4 制约经济发展综合效率的因素分析
- 7.4.1 经济发展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变异系数
- 7.4.2 投入产出的冗余情况
- 7.5 经济发展优化方向
- 7.6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