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20世纪30~40年代保定农村土地的代际流动
20世纪30~40年代保定农村土地的代际流动

作者:隋福民 韩锋 吴天彪

隋福民 韩锋 吴天彪##行龙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所属图书:社会史研究(第7辑)

图书作者:行龙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报告字数:17263字 报告页数:20页
摘要:关于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华北农村的土地代际流动,学界通常认为其呈现“分散化”的过程,并由此形成该时期地权趋于分散的认知。基于对民国时期保定农村经济调查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按照农户家庭计算的基尼系数明显大于按照阶层计算的基尼系数,这是因按阶层计算基尼系数时,忽略了同一阶层内部间的差距。因此,若以阶层或规模的计算为路径判定中国近代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可能造成农村土地实际分配不平等程度偏低的假象。此外,用户计算的基尼系数与用阶层计算的基尼系数,二者在变化趋势上既存在一致性,也有不同之处,就个别村庄而言,表现出阶层之间差距缩小、农户之间差距变大的趋势。这为重新审视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农村土地、乡村社会提供了新视角。
文章目录
  • 一 引言
  • 二 资料与数据说明
  • 三 七个村的人口和耕地
  • 四 七个村的农户家庭变动
  • 五 基尼系数的测算
  • 六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