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抗战时期的国民兵身份证制度初探
抗战时期的国民兵身份证制度初探

作者:党彦虹

党彦虹##朱庆葆

所属图书:民国研究(2016年春季号 总第2...

图书作者:朱庆葆

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报告字数:14309字 报告页数:16页
摘要:抗战时期,为改善役政弊端,国民政府于1940年推行国民兵身份证制度,希图通过配发证件掌控国民兵的流动,推行兵役,有效补充兵源,以保障战争顺利进行。国民兵身份证制度先后在湖南、广西两省试行,在四川、陕西、广东等六省推行。由于战争形势变化过快,该制度的推行未能达到理想效果。战时国民政府的后方兵员补给系统陷入无法自拔的怪圈中,当役政肌体溃疡时,便用证件“膏药”缓解,而虐待、强征、动员不足等流弊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演化成“愈逃愈加紧管控,愈管控逃跑愈烈”的恶性循环。国民兵身份证制度只能在表面上缓解这种困境,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役政问题。但它在中国兵役制度史中,开前所未有之创举,是兵役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尝试。
文章目录
  • 一 国民兵身份证制度的缘起
  • 二 国民兵身份证制度的施行概况
  • 三 国民兵身份证制度试办失利
  • 四 结语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