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华人基督徒与近代上海儿童慈善研究:以伯大尼孤儿乐园为中心
华人基督徒与近代上海儿童慈善研究:以伯大尼孤儿乐园为中心
报告字数:17486字
报告页数:23页
摘要:基督教华人牧师钱团运1942年在战乱中的上海建立基督教伯大尼孤儿乐园,该园董事多为社会上层阶级,与国民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该园属于华人基督教徒完全自办、自养的儿童慈善机构,汲取了西方近代孤儿救济教养并重的理念,意识到教育儿童的重要性,向儿童提供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但也受到中国传统社会救济模式重“养而不教、重养轻教”的影响,疏于对儿童生存技能的训练。尽管以伯大尼为代表的华人基督徒创办的儿童慈善机构确实存在设备不足、照料有限等局限,却也的确帮助和拯救了一批在动荡中失去依靠的儿童,不仅使他们免于死亡的威胁,还为他们提供学习文化知识、训练生活技能的机会,使他们有走出底层社会,实现阶级流动的可能。从这方面来看,基督教儿童慈善机构其实是利大于弊的。
文章目录
- 一 伯大尼孤儿乐园的历史沿革
- 二 伯大尼孤儿乐园的管理运作
- (一)经费来源
- (二)儿童来源
- (三)知识及技能的学习
- (四)日常生活
- 三 伯大尼孤儿乐园的特色
- (一)基督教精神贯穿办园的各个方面
- (二)爱国精神
- (三)卫生
- (四)其他特点
-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