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社会组织的重构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社会组织的重构
报告字数:38882字
报告页数:49页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极其繁重的建设任务,特别是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后,面对比较陌生的城市社会,如何维持城市社会稳定和实现城市的有效治理,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社会组织是中国城市社会的重要结构基础,有效整合社会组织对城市社会改造和秩序重建具有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对城市基层社会组织进行重新构建,并借此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有效的社会控制,将旧的城市社会改造为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型城市社会,从而成功地推动城市基层社会的重大转型,是中国共产党对城市进行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社会组织重构的总体思路
- 一 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
- 二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
- 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整合城市社会组织的总体思路
- 第二节 单位制: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主体的构建
- 一 中国单位制的产生
- 二 单位制成为城市社会组织的主体
- 第三节 居委会:城市基层管理性社会组织的新定位
- 一 民国时期的保甲制度
-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居委会制度的创立
- 三 居委会的性质
- 四 居委会的作用
- 第四节 人民团体:党联系城市基层群众的新形式
-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会组织在城市社会的建立
-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青年团体在城市社会的建立
- 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团体在城市社会的建立
- 四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性质
- 五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发挥
- 第五节 封建性社会团体:取缔与改造
- 一 反动团体:彻底取缔与坚决打击
- 二 同乡会、同学会等旧团体:促使其自行淘汰
- 三 旧有慈善救助团体:改造与转型
- 四 旧有民间文化社团:官方化
- 第六节 城市人民公社:城市空间的高度组织化实验
- 一 城市人民公社的内涵与组织形式
- 二 城市人民公社的发展历程
- 三 城市人民公社背景下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