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旱灾与雨神信仰的构建
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旱灾与雨神信仰的构建
报告字数:36625字
报告页数:39页
摘要:明清时期江淮地区因地处季风气候在春夏、夏秋之际多发旱灾。大旱之年多有蝗灾、疫灾相伴生,禾稼枯萎,蝗飞蔽天,粮食歉收,逃荒者众,疫病流行,路有哀号,尸横遍野。面对严重的旱灾,江淮地区官府和民间社会力量共同构建起了以龙王、城隍为主体,以人格化的乡土神、其他祈雨灵异的神灵为辅助的庞杂雨神信仰系统。雨神信仰活动表面看起来是迷信,但它反映了人们的自然观和社会观,在某种程度上是江淮地区人们对频发旱灾的区域环境所做的一种心理调适。
文章目录
- 一 江淮地区旱灾概况
- (一)时间分布
- (二)空间分布
- 二 江淮地区雨神信仰系统
- (一)龙王信仰
- (二)城隍信仰
- (三)乡土神信仰
- (四)其他神灵信仰
- 三 江淮地区官民的祈雨活动
- (一)朝廷和地方官
- (二)地方民众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