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国东北地区殖民地建筑的“文物化”及旅游资源化
中国东北地区殖民地建筑的“文物化”及旅游资源化

作者:周星

周星##周永明 王晓葵 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所属图书:遗产(第三辑)

图书作者:周永明 王晓葵 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报告字数:27721字 报告页数:32页
摘要:本文介绍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殖民与侵略活动,留下了大量的建筑物和各种遗址及遗物。战争结束后,在去殖民地化的历史大趋势中,殖民地建筑(包括傀儡政权伪满洲国遗留的建筑群)经历了不尽相同的命运。在中国政府的文物(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之下,东北地区的殖民地建筑逐渐实现了“文物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实现了旅游资源化的过程。将殖民地建筑纳入本国或自己城市的历史,是需要勇气和胸怀的。它的意义在于,正视曾经是“国耻”“屈辱”的历史,最好的方法无非就是保存那些涉及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真相的“场”“物”,因为它们是最为基本的“物化了的记忆”。通过对具体的建筑或景观遗产来佐证或提示相关历史,可以发挥其警示、警诫,不让悲剧历史重演的正面价值。
文章目录
  • 一 中国的文物保护政策
  • 二 殖民地建筑的几种命运:以大连/旅顺为例
  • 三 “满洲国”建筑群的“文物化”:以长春市为例
  • 四 警示性与资源化:对殖民地建筑遗产的重新阐释
  • 五 殖民地建筑的属性、价值与后殖民时代的文化遗产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