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青春无悔”:知青一代的心态史
“青春无悔”:知青一代的心态史
报告字数:56940字
报告页数:77页
摘要:本文以社会记忆理论为视角,探讨事件经历者(知青)对重大历史事件上山下乡运动的记忆特征、内在逻辑和建构方式。本文关注的是上山下乡这一运动是如何被社会记忆的,以及为什么恰恰是以这样的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记忆的。青春无悔代表一种认同感和身份,它的意向性是很明确的,它与政治制度的安排有很大的关系,与价值理念更是有着直接的关联,其中苦感和意义感是最重要的体验结构。
文章目录
- 一 有关“青春无悔”的争论
- 二 记忆的重建
- 三 个人生活史视角与知青调查资料
- 四 个体记忆模式
- (一)“无悔”归因及其意涵
- (二)从“苦”到“无悔”
- 五 集体记忆模式
- (一)从“苦”到“苦感”
- (二)从“苦感”到“苦难”:“苦”的意义转置
- (三)“诉苦”技术与知青的“苦感”
- (四)对“苦感”的进一步讨论
- 六 “青春无悔”记忆的建构逻辑
- (一)“悖论”现象
- (二)“青春无悔”的集体构建
- (三)抗拒无意义:与主流叙事形成一种对话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