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跨文化适应理论》绪论
摘要:从古代的张骞出塞、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到当代全球化社会中的国际交流、跨国移民,跨文化交往始终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不同文化的接触和碰撞有利于文化交流与融合,但也可能导致误解或矛盾,甚至引发冲突或战争。也正因为如此,跨文化交际现象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逐渐形成了以传播学为基础,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的跨文化交际学。学者们对不同社群之间、不同族群之间、不同民族之间、不同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侧重“对比不同文化集团成员的各种交际行为和认知差异以及探索各种文化因素变量与交际行为变量之间的关系”(彭世勇,2005:74)。这种对文化差异以及由文化差异引发的交际行为差异的静态对比和分析,强化了交际双方的差异,容易造成对异文化的刻板印象而不利于对跨文化的理解。
文章目录
- 一 研究背景
- (一)现实背景
- (二)学术背景
- 二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 (1)跨文化适应理论研究主要范式的区分及其基本假设解析
- (2)以各主要范式为指导的跨文化适应理论的表现特征分析
- (3)跨文化适应理论研究的主要范式的特点、优势与局限分析
- (4)跨文化适应理论的发展展望与中国本土理论建构
- 三 研究框架与方法
- 四 本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