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西来切莫放周桥”:清代洪泽湖泄水体系与里下河社会
“西来切莫放周桥”:清代洪泽湖泄水体系与里下河社会

作者:李德楠

李德楠##行龙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所属图书:社会史研究(第11辑)

图书作者:行龙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出版时间:2021年06月

报告字数:13063字 报告页数:16页
摘要:泄水排涝是里下河洼地的关键问题,既包括西来的洪泽湖泄水,又包括东去的入海口泄水。高家堰筑堤的过程同时也是洪泽湖形成和扩大的过程,在国家主导的“蓄清、刷黄、济运”的治水框架下,洪泽湖泄水体系经历了以入海为正道到入江比例不断增加的转变,形成了包括山盱五坝、归海五坝、归江十坝、三河口在内的多重泄水系统。这一过程中,里下河洼地由山盐六邑扩大为七州县。里下河灾患的发生与堤防泄水有很大关系,地势低洼以及原有湖泊水系的湮废,影响洪水下泄和滞纳,使里下河社会深受其害。嘉道年间曾因频发的水患大量改种早稻,农业生产方式变化背后包含着区域水环境的剧烈变迁以及百姓的生计抉择,也造就了今日所见的垛田农业生态景观。
文章目录
  • 一 从“高堰六坝”到“归海五坝”:洪泽湖泄水与里下河水患
  •         1.高堰六坝
  •         2.山盱五坝(上五坝)
  •         3.归海五坝(下五坝)与归江十坝
  • 二 从“山盐六邑”到“下河七州县”:水患中的里下河洼地
  • 三 “淮扬终无安枕之日”:锅底洼中的里下河社会
  • 结语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