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胡焕庸线:中国过去发展格局界定与未来态势分析
胡焕庸线:中国过去发展格局界定与未来态势分析

作者:王心源

所属图书: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

图书作者:顾行发 李闽榕 徐东华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报告字数:14671字 报告页数:18页
摘要:“胡焕庸线”(以下简称“胡线”)在经济生产、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基于中国人口历史的考察与发展模式的研究,得出“胡焕庸线”本质上是人口密度分布的突变线,它是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发展格局的人口密度突变分界线的最后界定,分界时间点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表征为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向西挺进以及西部人口密度的局地“岛状”凸起。这是脱离传统农业的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转折点或者新起点。新的中国人口分布将是区域聚集,农业人口大量减少,面状(相对)均衡不再存在,伴随新型城镇化以及城市群发展,东部人口多、密度较高,西部人口相对少、密度较低的格局虽然不会改变,但是“胡线”两侧人口比例将有可观的改变,西部人口占全国比例将进一步增大,“胡线”西部也不再是整体的低密度,一些城市群区(带)将出现高密度——聚点式的高密区。因此,1935年“胡焕庸线”划分的东西部人口比例将发生明显的改变,这正表征了中国脱离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而伴随全球化征程走向了新的发展模式。
文章目录
  • 12.1 “胡焕庸线”的提出及其本质内涵
  •         12.1.1 “胡焕庸线”的提出与意义
  •         12.1.2 “胡焕庸线”的本质
  • 12.2 中国历史发展模式与人口格局变化
  •         12.2.1 中国农业大国的发展模式特征
  •         12.2.2 两千年来农业发展模式下的中国人口格局变化特征
  • 12.3 80年来中国人口分布格局变化特征分析
  •         12.3.1 80年来爱辉—腾冲线两侧人口格局的变化
  •         12.3.2 80年来人口密度变化的特征分析
  •         12.3.3 过去30年人口聚集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 12.4 新型城镇化对未来中国人口格局的影响分析
  •         12.4.1 中国过去城市化形成的是以农村市场服务为中心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         12.4.2 新型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将改变原来的人口分布特征与模式
  •         12.4.3 自然环境的变化与政策调整也会对人口分布格局有重要影响
  • 12.5 结论与讨论
  •         12.5.1 结论
  •         12.5.2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