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街头作为空间:青年流浪歌手与城市的互动——以京沪两地为例
街头作为空间:青年流浪歌手与城市的互动——以京沪两地为例
报告字数:14696字
报告页数:23页
摘要:本研究深入上海、北京街头歌手本身的“自下而上”进行调研,走遍两市共26个调研地点,走进十余位街头歌手的日常,并走访演出行业协会、物业管理公司、城管局等机构。团队还运用“空间观察”相关方法以再现歌手生产街头文化空间的过程,并编制问卷征集普通居民的看法。该调研也聚焦于街头青年流浪歌手这样的城市“小人物”,试图理解宏大城市化过程中具体个人的生存故事。
文章目录
- 一 研究缘起:街头流浪歌手的城市角色
- 二 分析框架:街头作为一种城市空间
- 1.“空间”的社会意义与“城市公共空间”
- 2.街道:从交通设施到文化空间
- 三 空间意义:流浪歌手对城市街头的解读与重塑
- 1.街头的空间特性:他们为何选择街头
- 2.街头之于歌手:街头空间的多元意涵
- 3.歌手之于街头:街头空间的重塑与再生产
- 四 京沪比较:城市空间管理的方案与成效
- 1.街头演出“持证上岗”的政策背景
- 2.京沪街头歌手对政策的态度
- 3.思考:城市空间管理中的两种逻辑
- 五 社会评价:京沪市民对街头歌手的态度
- 1.市民对街头歌手的关注情况
- 2.市民对街头歌手的角色认知
- 3.市民对街头演出“持证上岗”的态度
- 六 结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