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清廷在苗疆的治理结构与施政实践
清廷在苗疆的治理结构与施政实践
报告字数:52701字
报告页数:58页
摘要:本文重新审视乾隆朝苗疆善后制度设计的内在逻辑,以把握、理解此后“新疆”社会历史进程的实质,理解“厅”这一行政区划的运行机制。首先,本文指出清政府的设治,先从用于镇戍的绿营军体系做起,再逐步谋划设立郡县制的行政统治。其次,本文叙述了理苗厅与苗疆绿营兵米供应体系,以及它们的实践。最后,本文专论食盐销售所带来的区位变化,揭示商贸发展实际上已经改变了“新疆”社会的人群与结构,但地方行政管理的思路却是滞后的。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苗疆治理体系的构建
- 一 绿营重镇的安设
- 二 郡县方案被否决
- 三 佐杂添设与苗疆管理体制的完善
- 四 理苗厅管辖范围的确认
- 五 理苗厅衙门的人员组成与经费情况
- 第二节 理苗厅的职责与施政实践
- 一 理苗厅的职责
- 二 苗疆绿营兵米供应体系的构建
- 三 理苗厅与苗疆绿营兵米供应的实践
- 四 苗疆绿营兵米供应制度的调适
- 第三节 苗疆的盐政设计与区位影响力上升
- 一 粤盐行销古州
- 二 粤盐向邻近古州的贵州内地州县扩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