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农村金融利益联结主体异质性减贫效应比较
农村金融利益联结主体异质性减贫效应比较
报告字数:13880字
报告页数:16页
摘要:农民合作社领办主体的异质性导致其利益联结带来的融资创新的减贫机制和减贫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采用A-F双界线分析法和PSM-DID模型实证评估和比较了不同类型主体带来的金融减贫效应。研究发现,获得农民合作社供应链金融信贷的农户往往具有较高的减贫效应,以农业企业、村干部、种养大户为领办主体的农民合作社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对纯农型贫困农户的减贫效应最为明显,企业领办型农民合作社供应链金融信贷对所有类型的贫困农户均具有较强的减贫效应。因此,有必要积极挖掘不同类型农民合作社在农业供应链和产业链融合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农村金融链式融资利益联结减贫机理
- 第二节 数据来源、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
- 一 数据来源
- 二 模型设计
- 三 农户多维贫困综合指数测算
- 四 变量说明
- 第三节 农村金融链式融资利益联结的信贷减贫效果评估
- 一 平衡性检验
- 二 农户获得农民合作社供应链金融信贷的减贫效应
- 三 稳健性检验
- 四 不同主体领办型农民合作社供应链金融信贷减贫效应评估
- 第四节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