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报告字数:18133字
报告页数:24页
摘要: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山西省沿黄19个县(市)存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A级景区、风景名胜区、传统村落等多种类型。首先,文章对沿黄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并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总结出各个类型遗产的总体特征以及各县(市)的分布特征;文物保护单位多分布在适宜人类生存、经济发达的运城盆地地区,自然保护区、A级景区、风景名胜区等多分布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吕梁山区的南部和运城盆地的北部,传统村落多集中于临县、柳林县和乡宁县一带。其次,文章通过分析这些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网站、微信公众号、旅行App的数量、质量以及社会评价,探究这些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情况,得出其“保护利用落后于信息时代,产业开发利用数量少、水平低”等特征。整体而言,黄河流域山西段遗产数量可观、种类丰富,但保护利用情况不佳。构建高质量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必须要加大对沿黄区域内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传承和保护黄河文化,推动黄河文化走向世界。
文章目录
- 一 研究背景
- 二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 (一)文物保护单位
- (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和A级景区
- (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
- 三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 (一)落后于信息时代
- (二)产业开发利用数量少、水平低
- 四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