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大运河山东段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
大运河山东段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
报告字数:10576字
报告页数:13页
摘要:随着大运河成功申遗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的发布,大运河在我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历史上畅通的大运河山东段不仅给沿运河区域带来了便利的交通和繁荣的经济,也为其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民俗文化作为由广大民众共同创造、共享共用并世代传承的生活文化,在大运河山东段文化资源中占有较大比重和重要地位。大运河山东段的民俗文化资源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近年来,山东在大运河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中做了多样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均衡、宣传不到位、人才缺乏、过度娱乐化等。在此基础上,本报告提出大运河山东段民俗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激励、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推进数字化保护,提高讲好故事的能力,深挖版权资源,利用科技赋能等建议。
文章目录
- 一 大运河山东段民俗文化资源概况
- 二 大运河山东段民俗文化资源保护现状
- (一)政府积极推动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和保护
- (二)创建民俗博物馆或在博物馆中设民俗专区
- (三)学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的研究性、传承性保护
- 三 大运河山东段民俗文化资源利用现状
- (一)“民俗文化资源+旅游”的开发模式
- (二)“民俗文化资源+文化创意”的开发模式
- (三)“民俗文化资源+展演平台”的开发模式
- 四 大运河山东段民俗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 五 大运河山东段民俗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