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空间视域下班迪的身份丧失——从儿童地理学视角解读《班迪》
空间视域下班迪的身份丧失——从儿童地理学视角解读《班迪》

作者:李睿

李睿##林丰民 史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

所属图书:东方文学研究集刊(第10集)

图书作者:林丰民 史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

出版时间:2022年08月

报告字数:11154字 报告页数:15页
摘要:曼奴·彭达莉(मन्नू भंडारी,1931— )的代表作《班迪》(आपका बंदी,1971)主要讲述了一个父母婚姻破裂的孩子的悲惨遭遇。本文试从儿童地理学视角分析小说中班迪的自我身份认同和主体性随着空间的位移逐渐消解的过程。班迪(बंदी)与母亲雪恭(शकुन)生活在一起,在家中拥有相对自由的个人空间,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花园。随着父母的正式离婚和各自再婚,班迪先后搬入继父和生父家中。在每一次的搬家中,班迪在家庭空间中的位置不断地被挤压,个人空间逐渐丧失。每一次搬家时班迪都被告知他将会拥有“自己的家”,但在小说的结尾,生父将班迪送去了寄宿学校,班迪彻底失去了属于自己的家庭空间,被推入陌生的集体空间。至此,班迪彻底丧失了自我身份。
文章目录
  • 一 个人空间的丧失
  •         (一)花园
  •         (二)柜子
  • 二 家庭空间的被挤压
  •         (一)轿车
  •         (二)餐桌
  •         (三)卧室
  • 三 社会空间的无所适从
  •         (一)从私人到公共
  •         (二)从乡镇到都市
  • 四 想象空间的幻灭
  • 五 结语:父母双全的“孤儿”——班迪自我身份的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