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梯田社会的物态标识及其文化意涵
梯田社会的物态标识及其文化意涵

作者:宗世法

所属图书:堂安梯田社会

图书作者:曾芸、徐磊、宗世法、曹瑞波等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

报告字数:32688字 报告页数:44页
摘要:本文借鉴后现代主义的社会空间观,将贵州省堂安村的村寨布局视为“社会建构”的结果;抓住构建、表征、界分社会空间的“物态标识”,特别是侗族梯田社会“标志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探讨“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联,剖析这些社会关联背后的文化意涵。在此基础上,本文旨在指明,鼓楼、萨岁坛、“瓢儿井”“干栏楼”、花桥、寨门等物态标识如何融入梯田社会整个“象征体系”,构建起立体社会空间,成为村落共同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梯田社会的核心标识:鼓楼
  •         一 鼓楼的构造与象征意义
  •         二 鼓楼的修建与“全民参与”
  •         三 鼓楼的社会功能透视
  • 第二节 梯田社会的生活标识
  •         一 村寨公共空间标识与社会生活
  •         二 村民生活空间标识与“庭院经济”
  •         三 其他社会空间标识及现代演进
  • 第三节 梯田社会的界分标识
  •         一 寨门:生产生活空间的分野
  •         二 花桥:世俗与灵性世界的交汇
  •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