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鼓车赛会的文化保护实践
鼓车赛会的文化保护实践
报告字数:28343字
报告页数:35页
摘要:本文是鼓车文化变奏研究的延续,继续探讨鼓车习俗在当下发生的历史——“遗产化过程”,以田野现场的角度反观国家文化保护政策与文化现实对接后的种种微观过程、纷乱原因及现实效应。本文提出“非遗”政策对鼓车文化保护既有有效性也有局限性,鼓车“申遗纠纷”的背后折射出村落生计方式变革、经济刺激对村落权力平衡、传统信仰的瓦解效应。
文章目录
- 一 鼓车赛会“申遗”事件发生的文化生态
- 二 民间文化力量推动鼓车赛会“申遗”
- 三 “申遗事件”中的未预结局现象
- (一)“申遗事件”的未预结局过程
- (二)未预结局的成因分析
- (三)民众的情感真实与“二龙戏珠”图案的历史真相
- 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实践误差
- (一)民俗“铜臭化”——民俗参与动机的变质
- (二)“民”的危机——“为民做主”的文化保护机制
- (三)“文化传承”——“非遗”传承人的选定及近况
- 五 传统发明的边界
- (一)诗性逻辑——“申遗事件”的评判
- (二)保护生态——乡村政治精英的文化责任
- (三)国家“非遗”保护政策改进的相关启示
- 小结 重视文化持有者的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