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基于“工改工”的东莞产村协同发展研究
基于“工改工”的东莞产村协同发展研究
报告字数:10716字
报告页数:13页
摘要:本报告重点分析了东莞实施“工改工”的主要背景、供需情况、突出问题、主要模式,并就加强政府统筹力度、推进产村协同发展,提出了系列政策建议:一要创新管理机制,努力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二要拆建整治结合,对工业集聚区进行活化改造;三要加强规划统筹,优化项目开发模式,提升改造质量和效益;四要创新政策机制,多措并举降成本、添动力;五要强化供需对接,支持引进具有产业导入、产业带动能力的专业开发运营主体参与;六要创新投融资方式,推动政银企多元化投入,提供资金保障;七要突出产村协同,改善产业配套和人居环境品质;八要深化体制改革,分类探索,努力提升集体经济质量。
文章目录
- 一 主要背景
- 二 供需情况
- (一)从供给看
- (二)从需求看
- 三 问题分析
- (一)市场供需因素
- (二)过去快速粗放多轮驱动过程中形成大量历史问题
- (三)推进“工改工”主要以市场化方式进行,缺乏硬手段,拆迁推进难
- (四)行政分割问题突出,政府统筹能力弱,服务保障难
- 四 模式案例
- (一)权属人自改模式
- (二)政府或国企主导模式
- (三)单一主体挂牌招商模式
- 五 政策建议
- (一)创新管理机制,努力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 (二)拆建整治结合,对工业集聚区进行活化改造
- (三)加强规划统筹,优化项目开发模式,提升改造质量和效益
- (四)创新政策机制,多措并举降成本、添动力
- (五)强化供需对接,支持引进具有产业导入、产业带动能力的专业开发运营主体参与
- (六)创新投融资方式,推动政银企多元化投入,提供资金保障
- (七)突出产村协同,改善产业配套和人居环境品质
- (八)深化体制改革,分类探索,努力提升集体经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