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报告字数:29067字
报告页数:23页
摘要:6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合作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性变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学者们普遍认可水资源合作之于湄公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将“湄公河计划”作为区域主义实践范例来研究。冷战结束后,学者们主要探讨湄委会机制演变的成败。2010年以来,全流域水资源合作管理与水安全成为主要议题。国外学者虽然努力超越现实主义静态的权力理论,但自觉或不自觉地带有“中国水威胁论”意识,致使建立全流域水资源合作机制的研究客观性不足。而国内学者总体缺乏对下游湄公河流域的深入了解,因此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尚存不足,导致中国在澜湄水资源问题的国际话语中处于被动回应而非主动建构的境况。未来,中国学者应在理论建构、研究方法、议题设置和学科融合等四个方面进一步努力,积极探索适应于流域特征和各国国情的水资源合作深化路径及利益共享方案。
文章目录
- 引言
- 一 国外学者关于澜湄水资源合作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将“湄公河计划”作为区域主义实践范例来研究
- (二)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着重探讨湄委会机制的成败
- (三)2010年以来,“水安全”与澜湄合作框架下的水资源合作成为主要议题
- 二 中国学界对澜湄水资源合作研究状况
- 三 “利益共享”成为当前解决澜湄水资源争端的突破方向
- 四 国内外关于澜湄水资源合作研究的缺失和待突破的空间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