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阐释者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阐释者
报告字数:21100字
报告页数:24页
摘要:本文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在网上公开的丰富资料为参考,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一“文化中介”的行为的解读,试图对构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基础的相关“文化”进行理解,并阐释这些“文化”是如何被定义、看待的。地域社会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突然被推上了国际舞台,基于某些标准被评价,最终被贴上某些“标签”,在这一过程中,谁、以何种顺序、何种标准来进行评价,最终又在谁身上造成什么影响,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阐释者”是谁,他们又会做何种阐释。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探究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目标的“文化多样性”的建构过程。
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 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 二 如何构筑“文化多样性”
- (一)《公约》操作上的混乱
- (二)在田野中构筑“文化多样性”
- 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下的“文化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