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国手工业调查(1921—1930)》:学术价值、研究方法与遗产价值思考
《中国手工业调查(1921—1930)》:学术价值、研究方法与遗产价值思考
报告字数:13492字
报告页数:19页
摘要:本文介绍《中国手工业调查(1921—1930)》原著名为“China at Work:An Illustrated Record of the Primitive Industries of China’s masses,Whose Life is Toil,and Thus an Accou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英文版出版于1937年,作者是美国学者鲁道夫·霍梅尔。最初霍梅尔来华的任务是“用影像和文字记录中国人使用的工具和器物”,并带一些工具实物或复制品交给莫瑟博物馆。作者写作该书的目的,“在于展示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全貌”。原著出版时中国进入抗战时期,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因而没有引起学术界过多关注。随着时间的流逝,情境全然改变。今天来看,此书彰显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特色,凭借实物资料的丰赡、研究方法的缜密,在研究文化遗产、科技史、社会学、人类学等方面体现出独特的价值。本文阐述该书的学术价值、研究方法,提出在文化遗产方面的思考,特别指出,由于书中记录的许多传统手工业和器物已消失或濒危,再如作者那样通过调查获得新发现已不可能,因而该书也可视作一份文化遗产。
文章目录
- 一 作者其人
- 二 学术价值
- 三 研究方法
- (一)观察描述
- (二)实物拍照
- (三)测量和绘图
- (四)比较分析
- 四 该书对遗产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一)“消亡技术”问题
- (二)“修补”的思考
- (三)技艺的身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