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共同富裕背景下中国教育扶贫治理研究
共同富裕背景下中国教育扶贫治理研究
报告字数:25145字
报告页数:29页
摘要:2020年中国已取得决战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胜利,2020年后推动共同富裕进入新发展阶段。鉴于此,在当下这个历史节点,全面总结和系统检视我国教育促进乡村扶贫与振兴取得的成就,厘清现状与问题,研判未来五年教育扶贫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与新特征,明确提出我国“十四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教育扶贫工作的目标、内容与任务等诸项行动实施建议,对国家相关部门科学编制“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文章目录
- 一 中国教育促进乡村扶贫与振兴的成就与现状
- (一)学前教育发展增速较快,但须持续破解农村贫困儿童“入园难、入园贵”等困境
- (二)义务教育发展成就显著,但须警惕农村贫困地区县域教育基本均衡反弹
- (三)高中教育毛入学率有所提升,但农村高中教育完成率和升学率亟待提高
- (四)职业教育可以显著提升贫困人口技能,但吸引力有待提高
- (五)高等教育持续帮扶教育贫困,但须在机制匹配和扶贫内涵上深度创新
- (六)实现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但须加大资助力度,提高精准度和智能化水平
- (七)重点有效关爱农村特殊学生群体,预防其未来成为新发贫困人口
- (八)乡村教师变革乡村社会的力量显著增强,但仍需强化其能力提升
- (九)互联网接入率有所提高,但利用信息化实现乡村扶贫与振兴的“走出去”潜能尚需挖掘
- (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高,为实现乡村扶贫与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 二 “十四五”时期教育促进乡村扶贫与振兴面临的新挑战
- (一)城镇产业升级使乡村相对贫困人口转移排斥风险增大
- (二)风险社会下乡村贫困人口返贫和新致贫的风险增大
- (三)乡村相对贫困标准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使教育扶贫工作难度增加
- (四)相对贫困标准的波动性将对教育贫困识别机制的精准性提出更高要求
- (五)财政紧缩下教育扶贫资金绩效优化工作将更具艰巨性
- (六)未来教育促进乡村扶贫与振兴的五大转向新特征
- 三 “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促进乡村扶贫与振兴的目标
- (一)教育促进乡村扶贫与振兴的总体目标
- (二)教育促进乡村扶贫与振兴的具体目标
- 四 “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促进乡村扶贫与振兴的内容与措施建议
-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防返贫和新发贫困
- (二)建立新型服务平台,实现教育促进乡村扶贫与振兴的智能化
- (三)实施推进0~6岁农村教育贫困帮扶计划,从贫困起点阻断贫困
- (四)实施义务教育农村贫困学生帮扶和教师特殊支持计划,阻断新发贫困的早期积累
- (五)实施农村高中教育学生资助和质量提升计划,破解贫困代际传递陷阱
- (六)依托职业教育技能优势,使教育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 (七)发挥高等教育扶贫专业优势,从出口处提升贫困人口反贫困自为能力
- (八)给予民族教育特殊支持,在民族地区助力乡村教育帮扶
- (九)实施特殊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满足农村特殊贫困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 (十)开发依靠教育促进乡村扶贫与振兴的新模式,塑造教育帮扶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