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结构性困境及出路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结构性困境及出路
报告字数:11584字
报告页数:15页
摘要:生活垃圾分类已是践行城市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对资源再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就我国垃圾分类发展历程而言,尽管已历经自由探索阶段、国家政策推进阶段、强制分类阶段三个阶段,但仍然面临末端不通推前端、缺乏有效制约措施、社区力量单一、社区居民参与度低等结构性困境。基于此,本文提出完善末端处置技术和分阶段推进前端源头分类、创新垃圾分类管理手段和应用智能技术强化监督、有序引导物业参与垃圾分类和探索购买垃圾分类社会服务、充分发挥社会文明引领作用和提升居民垃圾分类责任意识等建议。
文章目录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发展历程
- (一)自由探索阶段:垃圾分类艰难挺进城市
- (二)国家政策推进阶段:垃圾分类试点效果甚微
- (三)强制分类阶段:垃圾分类进入全民分类
- 三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结构性困境
- (一)体系困境:末端不通推前端
- (二)政策困境:缺乏有效制约措施
- (三)主体困境:社区力量单一
- (四)知行困境:社区居民参与度低
- 四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未来出路
- (一)完善末端处置技术,分阶段推进前端源头分类
- (二)创新垃圾分类管理手段,应用智能技术强化监督
- (三)有序引导物业参与垃圾分类,探索购买垃圾分类社会服务
- (四)充分发挥社会文明引领作用,提升居民垃圾分类责任意识
- 五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