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农业转移人口社会融合机制
农业转移人口社会融合机制
报告字数:27817字
报告页数:38页
摘要:中国古代的先贤们很早就提出了类似于“融合”的概念和含义,如儒家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政治学上的“和同为一家”,社会学上的“美美与共”。而现代西方社会融合理论告诉我们,社会融合是一个渐进式的、多维度的概念。农业转移人口在经历经济融入、社会融入、行为融入以后,最为重要的就是身份认同和心理融入。对于流入城市的农民而言,要面对的是迥然不同的文化,从同质性的、情感性的传统乡土社会进入异质性的、工具性的现代城市社会,面临一个重新建立“心理认同”的过程。同时,对社会融合内涵的各种理解,都强调了社会融合的互动与渗透,即社会融合是不同个体或群体间相互融合的过程,是一个双向行为,流入地原居民对外来人口的接纳态度对于双方的社会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章目录
- 一 市民化推进机制的落脚之处:社会融合理论
- 二 社会融合推进机制的国际经验
- 三 社会融合推进政策的历史进程
- 四 社会融合推进机制的实证数据
- (一)数据来源
- (二)变量设置
- (三)模型分析方法及结果
- 五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社会融合机制
- (一)社会融合推进机制的主体
- (二)社会融合推进机制的客体
- (三)社会融合推进机制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