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化之为文:化质成文与人文化成——文化动词意涵再思考
化之为文:化质成文与人文化成——文化动词意涵再思考
报告字数:11351字
报告页数:13页
摘要:在中西思想史上,“文化”最初都被作为动词使用,其原初意涵都是动态性的,即“使之文”。后来,文化逐渐转变为名词,即动态意义上的文化活动之静态性的结果与前提,褪去“化”的意蕴,仅存“文”之实体。在当代,可将动词文化理解为使事物生成“文”的规定性的活动,即“化之为文”。于人而言,它是由“质”向“文”的过程。化质成文(人本身的人化或化人)和人文化成(世界的人化或化世界),构成动词文化对立统一的两个向度。但化质成文更具根基意义,系人文化成之前提,锻铸了名词性文化的动能以至灵魂。它是此在如其所是地显现自身之“所是”,彰显了人内在的自我超越性。
文章目录
- 一 “文化”在中国古代的意涵及其衍变
- 二 “文化”在西方的含义及其演变
- 三 化之为文:动词文化的当代规定
- 四 化质成文:人本身的文化
- 五 化质成文:人文化成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