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从“劳工神圣”到“打工人”:百年中国民众身份的被塑和自塑——基于政治伦理与生活伦理的分析
从“劳工神圣”到“打工人”:百年中国民众身份的被塑和自塑——基于政治伦理与生活伦理的分析

作者:程美东

程美东##沈湘平

所属图书:京师文化评论(第9辑)

图书作者:沈湘平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

报告字数:6572字 报告页数:8页
摘要:“打工人”这个话题表面看来是最近才出现的新词,但其内涵和代表的价值取向对于五四后的中国人应该不会觉得陌生,即五四时期劳工神圣的理念与口号。从蔡元培先生提出“劳工神圣”到今天一百多年来,实际上整个底层民众的心理、身份上面是一致的,但是怎么看待这种以劳动为主要生存手段的下层民众的社会身份,站在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的角度审视是不一样的,从五四到新时代,中国人对于底层劳动民众的身份话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劳工神圣”到“工农高尚”再到“打工人”。本文从政治伦理与生活伦理的视角分析这三个阶段身份话语的形成发展过程和内在意蕴。
文章目录
  • 一 “劳工神圣”——五四时期政治伦理、社会伦理变革冲动上的“被塑”
  • 二 “工农高尚”——革命时期政治动员基础上的优越角色意识
  • 三 “打工人”——回归理性与自信升华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