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陈寅恪”的神话:群体心理学札记
“陈寅恪”的神话:群体心理学札记
报告字数:39596字
报告页数:41页
摘要:本文主要从群体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当代被神化的“陈寅恪”(而非真人),探讨“陈寅恪神话”形成的心理动因,以此为例,剖析同类神话的阶层心态、历史背景及学术模型。首先,本文结合史料,证伪了一则广泛流传的陈寅恪神话。其次,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世人为何“轻信”神话,以及神话的真正本质。再次,本文认为,陈寅恪神话是一种“知识阶层神话”,从“知识进化”的角度,探讨了知识阶层与权力之关系的演进,指出这种关系是陈寅恪神话生成的心理基础,也是“士大夫神话”的特色所在。最后,本文集中探讨了“士大夫神话”这样一种“中国现象”,从“行业神”“理想自我”等角度切入,阐释了士大夫神话内蕴的群体心态,以此为基础,重新审视了神学、儒学及科学在世界学术格局中的竞争性位置。
文章目录
- 一 陈寅恪被引用考
- 二 陈寅恪认为“抵抗必亡国”
- 三 神话的本质
- 四 我们为何“轻信”神话?
- 五 创造信念·逃避孤立
- 六 “掀起最可怕的风暴”
- 七 被“内卷”的定义(知识阶层之一)
- 八 知识阶层与权力(知识阶层之二)
- 九 行业神·帝王师(士大夫神话之一)
- 十 理想自我(士大夫神话之二)
- 十一 作为现代学术的神话(士大夫神话之三)
- 十二 政治型学术·宗教型学术·求真型学术(士大夫神话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