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社会工作本土化与儒家文化
社会工作本土化与儒家文化
报告字数:36100字
报告页数:49页
摘要:本文讲述的是社会工作本土化与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许多价值理想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重要根基,儒学对中国人政治与社会秩序架构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具有强烈的草根性,老百姓的生活信念与社会伦理至今仍然是儒家式的。儒家文化的很多元素与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体系本身也是不谋而合的,但儒家文化也有一些理念是与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相背离的。因此,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涵已经渗入到了中国人的思维习惯、行为模式,甚至灵魂,研究儒家文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是社会工作本土化无法逾越的门槛。
文章目录
- 引言
- 社会工作本土化与儒家文化的基本特质
- 一 儒家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关于社会秩序的学说
- 二 儒家文化是一门关于“仁学”的人文学说
- 三 儒家文化是一种以人(民)为本的学说
- 四 儒家文化是一种关于中庸和谐理念的学说
- 儒家文化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契合
- 一 儒家文化的“仁学”思想与社会工作的社会福利思想相契合
- 二 儒家文化的“人本”思想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相契合
- 三 儒家文化的“和谐”思想与社会工作的专业目标相契合
- 四 儒家文化的人类成长理念与社会工作的人类行为知识相契合
- 五 儒家文化的道德观念与社会工作的道德操守和伦理规范相契合
- 儒家文化影响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限制
- 一 用道德理想代替社会制度实际约束不利于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制度的建构
- 二 片面强调责任的重要性而忽视权利保障不利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正常推进
- 三 儒家文化社会秩序等级分明与正名身份认同的意识不利于社会工作本土化
- 四 家庭制度和熟人社会阻碍社会工作助人行动的开展
-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