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后税费时代“国家—中间地带—农民”三重互动模式研究——以鄂北L村为例
后税费时代“国家—中间地带—农民”三重互动模式研究——以鄂北L村为例

作者:王东

王东##陶庆

所属图书:政治人类学评论(总第16辑)

图书作者:陶庆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报告字数:62440字 报告页数:65页
摘要:在以国家反哺农村为主要特征的后税费时代背景下,由于国家直接与单个农民互动的成本过高,加上农民自身缺乏独立承接国家资源的能力和条件,因而制度运作成本的约束和农民主体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国家与农民之间的互动离不开“中间地带”的连接。当以村干部为主体的乡村体制内精英因行政化转向而无法继续发挥“中间地带”的作用时,以新乡贤为代表的乡村体制外精英借助国家政党统合的力量,有效地弥补了村干部过度行政化而出现的农民偏向缺失,并与之共同构成实现国家与农民良性互动的“中间地带”。本文通过对鄂北L村“乡贤治村”实践的研究,重新审视当前中国乡村场域中国家与农民的互动关系变迁,继而重构“国家—中间地带—农民”三重互动的新形态。
文章目录
  • 一、国家与农民关系中的乡贤
  •         (一)“乡贤”复归带来的困惑
  •         (二)税费改革下的国家与农民关系
  • 二、政党统合与嵌入性治理
  •         (一)村治场域中的行政吸纳与个体动员
  •         (二)公共权力介入与乡贤组织自主性的冲突
  • 三、国家介入与乡贤组织的转变
  •         (一)政党统合赋予乡贤治村政治合法性
  •         (二)乡贤的文化特质与自主性生成
  • 四、“乡贤治村”找回“中间地带”
  •         (一)后税费时代的乡村治理
  •         (二)找回“中间地带”
  • 五、重塑乡村共同体
  •         (一)超越“中心”取向
  •         (二)国家与农民的“第三次蜜月”
  • 结语:建构“国家—中间地带—农民”三重互动结构
  •         1.嵌入治理的党建
  •         2.从党建国家到党治国家的演化
  •         3.“统合型”治理机制的选择与超越